成人免费黄色/在线播放国产区/韩日3p/免费看国产精品麻豆

翻譯資源百分百[www.593uc.com] : HomePage Translation Info

HomePage 首頁 :: Download 下載 :: Categories 分類 :: Index 索引 :: Changes 最近更新
首頁 -- 翻譯經驗 -- 翻譯經驗 -- 信息化概念與意義探究

信息化概念與意義探究

Date:2009-3-24


1 引言
  或許因為專注于具體課題的探索,從90年代聚焦于"企業管理加電腦應用"到最近,對日益多見的"信息化"一詞,一直當作一個一般性的流行詞語,雖然有時也隨大流地用一下,但并沒有真正地將它納入體系。在實踐與研究過程中,有時也感覺到一種表達上的需要,比如"計算機化的企業"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或者"用信息技術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組織和流程最終達成新型的企業"這樣一些需要綜合的認識,暗示著一個總體概念的存在或方便性。比如在對工作領域或資料進行分類時,"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資料,到底算企業管理呢,還是信息技術領域呢?結果是兩邊都有。
  信息化一詞空前普及的現狀,和上面的體會促使我開始對"信息化"概念進行考察。"某某化"是現代漢語中表達某種過程或其結果(狀態)的一種簡明方式,比如機械化、現代化、數字化等等。以這種造詞法和時代背景,很容易對信息化做出這樣的一般性的解釋:即"現代信息技術應用過程及結果",但停留在此是不夠的。如果承認這一概念的必要性,就需要理解、接受它背后的深入含義。
2 概念起源與東西方表達差異
2.1 概念起源
  信息化概念是從社會進化的角度提出的。綜合所見資料,公認"信息化"一詞起源于日本。信息化的思想是1963年1月由日本社會學家梅倬忠夫發表的《信息產業論》中首次提出的,但有關社會現象,則更早就受到西方學者的重視和研究。"信息化"概念由1967年日本科學技術和經濟研究團體提出,基本看法是今后的人類社會將是一個以信息產業為主體的信息化社會(參見[1],[2]等)。
2.2 中英文用語
  雖然有關社會現象的研究在西方學者那里早就開始了,但根據一些學者的意見,"信息化"一詞至少到幾年前在西方(英文)世界還沒有普遍公認的對等概念,也沒有現成的對應單詞,主要在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大量使用,由于不是興于英語文化圈,這個單詞的英文翻譯也不統一,常見有Inform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informatization等(參見[3],[4]等)。其中informatization源于法語,或許因為比較簡潔同時又有源頭,在國內似乎已漸趨公認,尤其被用于許多官方場合,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zation Offi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5],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Center, NIEC)[6]等,但該譯法能在英文文化圈中獲得怎樣的承認或采納,還沒有找到什么證據。這里有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概念或意義,即表達層面的差別問題。二、用詞或造詞方式,語言規范或技術層面的問題。
  從西方文化背景或概念體系的角度出發去表達"信息化"所特指的過程或事物,可能需要分成幾個不同的層面。例如祝智庭[4]從"教育信息化"的角度歸納了以下幾種不同的表達:
IT 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術);
e-Education(電子化教育);
Network-Based Education(基于網絡的教育);
Online Education(在線教育);
Cyber Education("賽波"教育);
Virtual Education(虛擬教育)

  黃長著[3]根據具體例子指出,"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把"信息化"一詞譯作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或using IT當然也是一種選擇",這一點,也符合我個人的體會,比如企業工程論壇上的欄目,主要使用了"信息技術應用"這個提法,但正如引言中提到,這背后也有某種不好劃分的地方,有時會感覺表達上有些繁瑣或不便。
  從平時接觸的英文資料,還可以舉出很多與信息化內涵或外延相關、相似的提法:
Information Revolution(信息革命);
information society或information-based society(信息社會或信息化社會);
digital X(數字化X,例如社會);
computer integration(計算機集成X等,例如企業);
computer-based X (基于計算機的X,例如教育);
IT-based X(基于信息技術的X,例如管理)等;
X computing(計算?這個詞實際也常常在更寬泛的范圍上使用,例如enterprise computing);等等。
2.3 一個例子:"專家"定位的表述
  下面這個例子可以用來說明我們與西方表達上的差異:James Martin在西方計算機技術或應用領域是極有影響力的"教父"級人物,從各種程序設計、系統分析技術,到信息工程(IE)、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CASE),到計算機化企業(Cybercorp,見后文)、企業工程(EE,參見企業工程論壇上的相關介紹),和后期提倡的"實時的B2B系統"(real-time business-to-business systems),可窺見他的思路:由比較單純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向應用開發方法與思想,直至應用對象在信息技術作用下的轉變或出現的新范式——這是典型的"由信息技術專家到信息化專家之路"。因此,也有國內學者稱其為"著名的信息化專家"(如[7])或"管理和信息技術專家"[8]是很自然的。相比之下,美國著名IT媒體計算機世界(Computerworld)2002年對他的介紹卻是"A leading authority in computing"[9](或可譯為:計算機應用領域的權威),他創辦的公司網站上的介紹是"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authority on the social and commercial ramifications of computers and technology"[10](或可譯為:公認的計算機及技術的商業、社會分支權威,但ramification就不是簡單的分支,而有衍生出的新結果這層含義)。照"信息化"的表達模式,所謂"信息化專家",直譯就是"authority on informatization",我想James Martin和計算機世界的編輯或許都未必理解或接受。然而,既便在西方,圈外人僅看到"authority in computing"這個詞,也未必能夠理解到它竟然在企業工程與企業范式方面有獨特研究吧。這種"跨領域"概括時隱約的困惑,想必他們也有所體會,當不想用一個詞概括時,不是偏向某一邊,就是將二者并舉,這在中文、英文中是一樣。由此也可村映出上述第二個使用ramification的表達方法用心。如果介紹James Martin是"管理權威",我想講究"professional"的美國人大概會不以為然,一個比較中肯的中文表達,或許是"計算機與技術及信息化專家"。
2.4 中英文表達小結
  綜合來看,可以從修飾和動名詞兩種用法來比較英文中的常見表達與我們用"信息化"表達的某些含義關系:
  1)當"信息化"作為修飾成分表述某種事物(例如社會、企業等)的形態、或特征時,其中e-與cyber-、digital、IT/computer-based、等在引申含義上都趨近于"信息化的"這樣一個中心意思,雖然它們的源頭、側重和采納程度各不相同。許多概念經常在廣泛、多樣的意義下使用,并存在著引申、泛化的現象。

2頁,第1頁  1  2  


.3807424請聲明出處1正1方1翻1譯1網.5890162 .2916208請聲明出處1正1方1翻1譯1網.4435391

  2)當用"信息化"概括一個過程或一類現象時,與IT application(還有如enterprise computing這樣的用法)較接近的,但僅僅是接近,并不能簡單對應,彼此都需要有一些補充或輔助的表述。事實上,在中文中也有許多人或場合習慣以"信息技術應用"為基本話題,配合諸如應用對象、方式、相互作用、過程、結果等概念來表達各種意思。在這樣的語境中往往無需使用"信息化"一詞,這和英文接近。
  3)中文中不引起誤解時,"化"也可能被忽略,例如信息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這反而與英文的表達一致起來了。但這種用法套用到企業(既"信息企業")就容易引起誤解。
  4)中文的信息化和英文中常用的詞匯、詞組并沒有簡單的對應,具體翻譯的時候,需要根據整體的意思安排適當的表達方式。這種差異后面或許反映了更深層的文化差異,有待進一步認識。

2頁,第2頁  1  2  


.2916208請聲明出處1正1方1翻1譯1網.4435391
 
[ HomePage | Download | Categories | About Us | 鎮江翻譯網 ]

歡迎訪問
Copyright@2008-2009 fy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05048654號
ZJFANYI INDEX AUTOMATIC GENERATING SYSTEM 0.1 :: Template form Ctex.org :: Powered by Cheney, 2009
Page was generated in 0.0669 seconds